四大時裝周已經過大半,有心人會發現,2017春夏季的秀場上多了一些新鮮血液,他們是來自埃及的設計師,出自他們手中的圖案、剪裁和系列故事無一不在彰顯著靈感的誕生地——埃及之美。
埃及是北非國家的一員,非洲時尚近年來被許多設計師提及并帶向世界,然而正如一本名叫《Fashion Cities:Africa》(《時尚城市:非洲》)的書中所說,非洲時尚雖然有復興的趨勢,但Dolce&Gabbana, Giorgio Armani, Blumarine等歐美品牌所尋找到的元素太過單一,不是獸皮就是金飾,這是是缺乏對當地文化的認識的表現,非洲中的每一個國家都有著不同的信仰和文化。
相比之下,幾年前的埃及時尚和歷史一樣,帶著強烈的文化標簽:木乃伊、法老、壁畫等形象被設計師們應用其中,2010年,一個叫做Ohne Titel的埃及女設計師品牌就展示以木乃伊為靈感的系列,其實就是曾經流行一時的繃帶裝。而Cleopatra lite則在絲綢長裙上印上大眼睛,象征法老的慧眼。
不過到了今年,埃及時裝的展現方式已經發生了明顯的改變,似乎它們從強烈的輸出文化符號的牢籠里走了出來。在紐約男裝周的秀場上,男裝品牌Live On Top就以簡潔的西服系列贏得了觀眾的掌聲。這個品牌成立至今還不到一年,創始人Khled Obbeya的野心卻不小,他希望能帶著埃及的新時尚席卷全球。
我們已經收到了很棒的反饋。很多觀眾告訴我們他們很驚訝看到埃及的時尚產業已經到了能和全世界頂級品牌競爭的地步。 Obbeya對DailynewsEgypt說。
而在紐約女裝周上,同樣來自埃及的品牌Farida Temraz則為自己的新系列起了一個很有深意的名字——法老的崛起。Temraz的設計大量運用刺繡、細節和珍珠,在2016年,美國女星Angelique Rivera就穿過她的紅白裙參加過艾美獎的典禮。
除了時裝,埃及配飾品牌Okhtein也選擇在倫敦時裝周上展示新作。創始人Aya和Mounaz的設計重視工藝和藝術性,在倫敦已經接到了一眾名人的訂單,其中就包括Emma Watson。
不過雖然越來越多的埃及設計師在冒頭,但縱觀這些品牌的經營細節,會發現走進西方視野的埃及品牌還是有一些共性:他們大多在生產環節或設計環節和傳統時裝中心有所交集的,而非完完全全地本土化。
比如Live On Top的工作室就在意大利,而生產卻在土耳其,品牌希望借由國際化的團隊來幫助產品符合全球時裝的質量審核標準并傳播到更廣的地方,這意味著他們必須要靠近時尚業話語權的重心——歐美。
這一點其實和中國的現狀也有些相似,如今能走向國際時裝周的設計師大多有歐美學習背景,或在海外創辦了工作室。這些條件幫助他們能和國家化的買手對接,從而提供品牌在全球零售商范圍的認知度。